证券简称:BEAT365唯一官网
证券代码:839963        
“三大课堂”为拔尖创新人才培根铸魂
栏目:铸造知识 发布时间:2024-10-16 02:45:52 来源:bat365正版唯一官网

  理想信念代表着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影响人们行为选择的依据和驱动生活不断向前的精神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仅要提高学生创新探索客观世界的能力,更要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精神追求境界。这要求大学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拔尖创新人才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长期以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坚持改革创新,依托“三大课堂”,厚植家国情怀,激励学生勇于担当作为、坚定报国之志,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创新潜力,促进学生在科学、技术、管理等领域,成为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能为国际科学前沿与国家重大需求作出突出贡献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

  高校思政教育是知识传授和信仰塑造的有机统一体。学校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构建起思想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教育课程体系,为拔尖创新人才的理想信念教育凝心铸魂。

  强化党建引领思政教育作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最厚重的情感底色和价值追求。学校构建了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走进课堂、联系思政课教师,定期为学生讲授思政课、听评思政课。此外,学校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校领导全员担任本科生班主任、研究生德育辅导员制度。学院党政负责人齐抓共管学风建设,全体行政、教辅、学工人员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回答学生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校内学风雅正,师生追求卓越蔚然成风。

  深化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学校制定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思想理论课程体系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建设了江苏省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理论研究基地;优化了思政课授课时序,建立了专业思政要求与专业课程的支撑矩阵,确保思政教育体系化、科学化。学校还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开发“信话”等课程,指导学生更好地走进大学、融入社会、服务行业、树立理想;持续推动课程思政专项“九个一”工程,打造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标志性成果。此外,学校还统一了思政教育考评机制,通过机考、论文与集中实习的有机结合,加深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的感知、理解和内化。夯实思政教育教学组织保障。学校致力于打造优秀教师队伍,激发团队教学活力,最大限度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学校完善了教师常态化集体备课制度,统一“定教材”“定人员”“定进度”,确保教学队伍的稳定性和教学过程的连贯性;自编《理想信念教育案例精编》等教材20余部,增强思政教材的适切性和丰富性。学校还改革了课堂教学内容,开展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时事专题”等教学内容采用团队授课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思辨性意识和引领性能力。通过挂牌选课制,学校精选思政教学名师,让学生弹性试听选课,充分保障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通专结合”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题中之义。学校围绕“课程—教学—教师—评价”开展通识课程改革,开发高质量通识课程体系,强化在生命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劳动教育等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培养目标。

  多样化丰富课程资源。学校打造了经典阅读与写作等六大模块的通识课程,并开发了拓展课程,补充了在线开放课程、新生研讨课程、跨校选修课程等三种类型。学校增设了26个课程单元,以线上线门通识课程供学生选择,其中“红色经典与信仰史线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视听语言(艺术)”入选江苏省高校美育精品课程,“揭秘气象水文灾害”等7门课程入选江苏省高校混合式精品通识课程联盟立项课程。

  个性化设计教学内容。学校一是注重教学内容体现“夯实学科基础、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全面素质、尊重个性发展”的培养理念。二是建立生命、情感、审美和劳动教育的平衡体系,注重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全面素质培养。三是尊重个性、强化创新,为学生制订个性化培养计划,根据不同大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四是组织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文化类、艺术类展演活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砥砺报国之志。五是围绕乡村振兴主题,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体验中进一步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凝聚奋进力量。

  高标准打造教师队伍。学校积极培养专业化、高水平的通识课程师资力量。一是制定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通识课程教师专项培训计划方案》等文件,以课程试讲等方式开展教师技能培训。二是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参与通识课程的教学管理。学校组建了校内外知名专家和校内专任教师联合参与的“名师+专任教师”的课程建设团队,强化教学研究,加强通识课程建设和管理。

  度开展课程评价。学校着力构建学生评价、课程评价和师资评价等多主体参与、度考核的通识课程评价体系。通过学生、教师双向反馈,学校不断调整通识课程建设方案,并渗透到通识课程改革的各环节,从而完善了教师、学生、学校协同发展的通识课程发展模式与框架,为学校通识课程教学保驾护航。

  学校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贯穿社会实践、文化育人等各环节,打造了一系列高品质活动课程,引导拔尖创新人才把理想信念付诸行动,在实践中磨炼人生意志、砥砺理想信念、涵养家国情怀。

  把握重大时间节点,让实践课堂“动”起来。校、校长带头讲授专题党课、“新生第一课”,以生动的校史校情、深刻的国情社情引领感召学生,扣紧学生入校的“第一粒扣子”。学校精心举办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营造庄严仪式感,淬炼“开放、创新、硬核、担当”的信大精神,上好理想信念主题课。在劳动节、青年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活动中,学校邀请院士、劳模、大国工匠与杰出校友来校作专题讲座,强化学生使命担当;举办红色主题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创作红色精品剧目等,以创意迸发的实践活动探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之路。

  用好优质科教资源,让实践课堂“活”起来。学校依托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大气科学凝练气象文化,建设了“气象大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打造了气象知识长廊、气象名人长廊、气象科普长廊;开放气象观测专项试验外场,承办了全国科普创意大赛。每年,学校还举办“专家面对面”“世界气象日”等数十场高端气象科普宣教活动,传播科学家精神,激发拔尖创新人才的报国情怀。

  挖掘区域文化底蕴,让实践课堂“红”起来。学校深化校地党建协同,与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建立党建创新联盟,共建“研究生实践创新基地”。优秀青年学子组建了“青年使命官”研究生宣讲团,并担任“青马工作坊”学生讲师,与企业职工共同开展党建实践,激活理想信念教育的“双引擎”。此外,学校还与南京长江大桥桥史馆等单位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团队走访调研,还原了大桥建设史,凝练了“大桥精神”,并形成了43万余字调研报告等成果。

  (作者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本文系2022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战略性与政策性重大招标课题“人才强国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与政策保障研究”[编号:A/2022/B4]的阶段性成果)